分享缩略图
上海车展的那些“消失者”: 谁在退场, 又是谁在改写游戏规则?
来源:新华每日电讯 2025-04-30 07:06:40
大字

2025年的上海车展,硝烟弥漫。

当镁光灯聚焦于国产品牌展台的人潮涌动——仰望U9的原地腾空、鸿蒙智行与上汽联名的“尚界”概念车,另一批品牌却悄然隐入历史的褶皱——韩系车缺席、超豪华品牌展台空置、新势力折戟沉沙……

一切的一切都在显示出:这场上海车展不仅是技术盛宴,更是一张残酷的时代“淘汰榜单”。

韩系车的消失,一场被时代抛弃的“温水煮青蛙”

曾几何时,北京现代以“伊兰特+索纳塔”的组合拳席卷大街小巷,2016年创下114万辆的销量巅峰;东风悦达起亚凭借K3、智跑等车型,在合资品牌中稳居二线头部。然而,2025年上海车展的缺席名单上,现代、起亚、捷尼赛思的名字赫然在列——这是韩系品牌入华23年来的首次“集体断档”。

2024年韩系车在华市占率仅剩1.6%,不足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。北京现代销量自2017年起“六连跌”,2024年仅售出25.7万辆;起亚EV5月销不足千台,被网友戏称为“充电桩旁边的装饰品”。

韩系车的溃败,本质是“转型节奏”与“市场趋势”的错配。当比亚迪、吉利等自主品牌全面押注纯电平台时,现代仍沉迷于燃油车“以价换量”;当中国消费者为800V高压快充、城市NOA功能买单时,起亚EV5的充电速度却远远跟不上时代。这种“躺平式转型”,让韩系车从“性价比之王”沦为“技术弃儿”。

超豪华品牌“让位国货之光”:从奢侈品神话到技术平权

2025年上海车展,玛莎拉蒂、兰博基尼、劳斯莱斯的展台空置,成为最刺眼的“留白”。

超豪华品牌一季度销量暴跌53%,兰博基尼同比下滑67.3%——百万豪车市场,正被国产力量以“技术平权”的方式重新洗牌。

比亚迪仰望U8的“应急浮水”“原地掉头”功能,彻底颠覆了传统越野车的定义。在内蒙古阿拉善的实测中,U8可在1.5米深的水域中漂浮30分钟,并通过四轮独立扭矩分配实现“横向移动”;尊界S800搭载的华为ADS 4.0智驾系统,则实现了“车位到车位”的全程零接管;长城NOA系统在重庆“8D魔幻立交”中表现稳定,远超奔驰EQS的L2+系统。

比亚迪仰望U8L以3250mm轴距黑金旗舰之姿,搭载880kW四电机与云辇-P悬架,用自研技术颠覆传统豪车规则,再以黑金双色车身、24K纯金车标、六座头等舱等极致配置,剑指迈巴赫GLS、劳斯莱斯库里南等超豪华车型。

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存在,仰望U8L以首款国产百万级车型销量破万的姿态,正以"科技内核+文化图腾"的复合动力,改写全球顶级豪华车市场的价值坐标系。

这款东方豪华旗舰在造型设计上完成了一场文化觉醒:其前脸格栅以商周青铜鼎为灵感原点,在延续家族化设计语言的同时,通过曜石黑与日曜金的撞色车身语言,将"天圆地方"的哲学意蕴转化为流动的金属美学。

在定价策略上,U8L以150万-200万元的价格区间切入超豪华市场,对比迈巴赫GLS(183.3万起)和库里南(691万起),其“技术密度”形成降维打击:易四方平台、云辇-P系统等核心部件100%自主研发,将传统豪华品牌附加在发动机声浪、手工内饰上的溢价空间彻底击穿,用智能座舱、黄金车标等文化符号重构豪华认知。这种精准打击用户品牌忠诚度的策略,展现出中国车企对高端消费心理的深刻洞察。

U8L的横空出世,不仅填补了中国品牌在全尺寸行政级SUV市场的战略空白,更以"技术平权"的颠覆性思维,对BBA构筑百年的豪华话语体系发起总攻。这场静默的革命,或许正预示着全球汽车工业权力中心的东移。

新势力们的“生死淘汰赛”

高合、极越、哪吒的缺席,撕开了新势力残酷淘汰赛的冰山一角。

高合汽车的溃败,恰似一场在时代浪潮缝隙中上演的“理想主义悲歌”。它曾以“中国最昂贵电动车”的先锋姿态,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点燃了技术革新的炽热信仰,却无奈在资本的枷锁束缚、战略方向的飘忽不定以及对市场趋势的误判之下,沦为新能源赛道上最为悲壮的“陪跑者”,徒留一声叹息。

在众多倒下的汽车品牌中,高合是那个倔强坚守“技术自研”道路的独行者。其展翼门、NT展翼门技术以及后轮转向系统等创新成果,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流星划过行业夜空,引发了业内不小的震动。特别是HiPhi X车型所采用的航空级铝合金铆接工艺,技术领先优势甚至让蔚来ES8都望尘莫及,足足早了两年之久。

然而,高合的技术版图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。在至关重要的三电技术领域,它长期依赖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(联电)、宁德时代等外部供应商;智能驾驶方案也外包给了博世等巨头。这种“偏科式”的发展模式,导致其核心专利数量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,不足其十分之一。如此一来,便形成了“外在炫技夺目、内在技术空心”的畸形结构。

当极越汽车“原地解散”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响,瞬间在新能源车行业激起千层浪。这个由百度与吉利这两大巨头强强联手、精心打造的“超级实验”,在短短三年时光里,便在风雨中轰然崩塌。

极越汽车诞生之初,被编织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“生态神话”。

百度,作为国内AI领域的领军者,掌握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;吉利,则在整车制造领域深耕多年,拥有深厚的产业积淀和成熟的制造能力。二者携手,旨在将百度的AI技术与吉利的整车制造优势深度融合,打造出一款能够引领未来智能汽车潮流的划时代产品。

然而,现实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耳光。

所谓的“生态整合”,终究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华丽构想,未能真正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在技术层面,百度的AI技术虽在行业内声名远扬,但在极越的首款产品——极越01身上,却仅仅沦为了一个徒有其表的“纯视觉自动驾驶”概念化卖点。

从豪言“三年内跻身新势力前三”到工厂停摆,哪吒汽车用激进扩张和低端战略上演了一场新能源行业的“血泪史”:技术短板遇上市场变天,直播翻车引爆口碑危机,最终拖垮整个供应链,给行业敲响警钟。

技术领域的显著短板,将哪吒汽车死死束缚,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毫无招架之力,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绝尘而去,自己却深陷泥沼、难以自拔。

2025年,新能源车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已经发生了显著转变,续航里程的长短与智能化程度的高低,已然成为他们购车决策时最为看重的两大核心要素。消费者渴望的是一辆既能满足长途出行需求、告别里程焦虑,又能搭载先进智能科技、带来便捷出行体验的座驾。

然而,哪吒汽车却仿佛与市场趋势背道而驰,依旧在低端市场的漩涡中苦苦挣扎、打转。它所推出的产品,大多集中在价格亲民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领域,在续航里程提升和智能化配置升级方面进展缓慢,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。

这一惨痛的教训,无疑为整个新能源车企群体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。在当今这个技术飞速迭代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,新能源车企若想在行业中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,就必须拥有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。倘若企业忽视技术和品牌建设,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,那么迟早会被市场的浪潮无情淘汰。

修罗场的三大法则

在本次车展缺席名单的背后,是三大行业趋势的加速兑现,更是中国车市残酷竞争的修罗场具体体现。

首先,电动化定生死。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的重视,电动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燃油车市场份额被压缩至 40% 以下,转型迟缓的品牌直接面临出局的风险。电动化不仅是动力系统的变革,更是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重构,从电池技术、充电设施到智能网联等领域都需要全面布局和创新。

其次,智能化决胜负。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65%,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正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标配。从自适应巡航、车道保持辅助到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,L2级辅助驾驶系统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轻松、安全的驾驶体验,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。

而在这场智能化竞赛中,华为、地平线等供应商凭借着在芯片、算法、传感器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,成为了车企的“外挂大脑”。

最后,成本战绞杀弱者。价格战从 10 万级的经济型轿车市场一路卷到百万级的豪华车市场。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,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成为关键。规模较小、技术实力较弱的品牌在成本压力下举步维艰,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。

毫无疑问,2025年的上海车展或将成为汽车工业史上最残酷的达尔文竞技场,存活者需同时具备垂直整合能力、软件定义汽车基因、全球化韧性供应链。而未能登上这个舞台的车企,或将永远消失在后视镜中。

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碾碎的不仅是品牌,更是那些对变革视而不见的傲慢与偏见。

分享到
037165901996 回顶部